福建永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> 资讯中心 >> 净化技术
资讯中心
B级医疗器械净化车间施工质量控制:防止后期污染的5大关键工序
作者:福建永科来源:永科建设发布时间:2025/07/17浏览:302次

B级医疗器械净化车间的建设中,施工质量控制是确保车间长期稳定达到洁净度要求(静态≤3520/m³(≥0.5μm)尘埃粒子)的核心环节。若施工环节存在隐患,后期可能引发微生物滋生、颗粒物超标等污染风险,直接影响医疗器械的生物相容性与无菌性。以下从结构密封性、材料兼容性、工艺洁净性、人员规范性、验证前瞻性五大维度,解析防止后期污染的关键工序及控制要点。

一、结构密封性:阻断外部污染渗透

关键工序:围护结构(墙体、地面、天花板)安装与气密处理

1.材料选择与拼接

墙体优先采用电解钢板或岩棉彩钢板,接缝处采用R角铝型材(半径≥50mm)过渡,避免直角积尘;

地面选用环氧自流平或PVC卷材,焊接处做无缝处理,厚度≥2.0mm以抵抗叉车碾压;

天花板使用盲板吊顶系统,模块间采用密封胶条+机械锁紧双重密封,防止气流短路。

2.气密性检测

安装完成后进行压差测试:关闭所有门窗,向车间内充气至500Pa1小时内压降≤10%为合格;

重点检查传递窗、回风口、电气穿墙套管等节点,使用烟雾发生器检测漏风点并补胶。

案例:某企业因传递窗密封胶条老化,导致车间压差波动,微生物检测超标,整改后增加硅胶密封条+压力监测装置,问题彻底解决。

二、材料兼容性:避免化学污染释放

关键工序:内装材料与工艺介质的相容性验证

1.VOC材料应用

墙面涂料、密封胶需通过ISO 10993生物相容性测试,确保无重金属、甲醛等有害物质析出;

环氧地坪施工后需进行7天固化养护,并用气相色谱仪检测VOC释放量≤0.5mg/m³。

2.工艺管道防腐蚀

纯化水管道采用316L不锈钢,焊接后进行酸洗钝化处理,表面粗糙度Ra0.4μm

压缩空气管道安装油水分离器+活性炭过滤器,避免润滑油污染产品。

数据支撑:某企业因未对不锈钢管道进行钝化处理,导致内壁锈蚀颗粒进入产品,造成批量报废,直接损失超200万元。

三、工艺洁净性:控制施工过程二次污染

关键工序:洁净施工流程与工具管理

1.分区施工与单向流保护

将车间划分为洁净区、准洁净区、普通区,施工人员从低洁净度向高洁净度单向流动;

安装临时风淋室,施工人员进入洁净区前需进行30秒吹淋,去除衣物表面颗粒物。

2.工具清洁与专用化

施工工具(如电钻、梯子)需在洁净室专用清洗间用纯化水清洗,晾干后包裹防尘膜;

禁止交叉使用不同区域的工具,例如洁净区梯子需标注B级专用”并定期擦拭消毒。

案例:某企业因施工梯子未清洁,导致金属碎屑混入产品,引发客户投诉,后续实施工具色标管理(红//绿分区),问题未再复发。

四、人员规范性:减少人为污染风险

关键工序:施工人员培训与行为管控

1.洁净服穿戴标准化

施工人员需穿戴连体式洁净服、无尘手套、口罩、护目镜,头发不得外露;

洁净服每日清洗后需进行粒子计数检测,确保100/件(≥0.5μm)。

2.行为规范强制执行

禁止在车间内吸烟、饮食、大声喧哗,减少皮肤脱落物与飞沫污染;

设置专职监督员,对违规行为立即纠正并记录,累计3次违规者清退出场。

数据支撑:研究表明,规范穿戴洁净服可使人体散发的颗粒物减少90%,显著降低车间污染风险。

五、验证前瞻性:提前识别潜在污染点

关键工序:施工阶段模拟验证与数据留存

1.动态污染模拟测试

HVAC系统运行后,使用尘埃粒子计数器与微生物采样器对关键点(如灌装线、传递窗)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;

模拟人员走动、设备移动等场景,验证气流组织能否快速稀释污染。

2.施工过程文档化

记录所有材料批次号、焊接参数、密封胶型号等数据,建立施工追溯档案;

拍摄关键工序照片(如管道焊接、风淋室安装),作为后期审计证据。

案例:某企业因未留存管道焊接记录,在GMP检查中被要求整改,后续引入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,实现全流程数据可追溯。

福建永科结语

B级医疗器械净化车间的施工质量控制需以“预防为主、全程可控”为原则,通过结构密封、材料兼容、工艺洁净、人员规范、验证前瞻五大工序的精细化管控,将污染风险扼杀在施工阶段。净化工程公司应结合ISO 14644GMP等标准,建立标准化施工流程与质量检查表(Checklist),为医疗器械企业打造“零缺陷”洁净生产环境,助力产品顺利通过FDACE等国际认证。





GMP净化车间,无尘车间,生物制药,医疗器械,精细化工,特殊食品,电子光学,福建永科

联系方式在线客服

手机号码:13859022132 恽先生
手机号码:13850164503 林女士
公司邮箱:fjykjh@163.com
公司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二环北路43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