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疫苗GMP净化车间中,防止不同工序区空气交叉污染需构建多层级屏障体系,涵盖设计、施工、运维全流程。以下是具体防控策略:
一、平面布局与压差梯度设计
1.功能隔离原则
按生产工艺划分独立单元(如原液制备区、灌装区、包装区),高风险工序(如病毒灭活)设置独立负压隔离间。
采用"阶梯式"压差分布:相邻区域维持≥5Pa压差(洁净区>非洁净区,高洁净区>低洁净区),通过电子压差计实时监控。
2.气流流向控制
关键区域(如灌装间)采用单向流(层流)设计,非单向流区通过CFD模拟优化气流路径。
设置独立回风夹道,避免回风短路造成污染扩散。
二、物理隔离与密封强化
1.围护结构优化
墙体:双层彩钢板+岩棉填充,接缝处注胶密封;地面:环氧自流平+PVC导静电地板,预埋件密封处理。
天花:FFU(风机过滤单元)满布+密封龙骨,检修口配备快速密封装置。
2.门窗系统升级
采用互锁装置+快速密封门,门窗缝隙填充硅胶密封条。
不同洁净区之间设置缓冲间,配备风淋室+气闸室,人员/物料通过时需经过多次净化。
三、空气净化系统保障
1.三级过滤体系
初效(G4)→中效(F8)→高效(H14)过滤器串联配置,高效过滤器检漏采用PAO法,确保过滤效率≥99.995%。
2.智能调控系统
通过DDC(直接数字控制)系统调节风量/风速,应对人员流动、设备散热等干扰。
部署粒子计数器+浮游菌采样器,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,异常数据触发报警。
四、人员与物料管理
1.更衣程序
二更系统:一更脱外衣→二更穿洁净服(经紫外消毒),进入车间前通过风淋室吹淋30秒。
2.物料传递
采用双门互锁传递窗,物料经紫外消毒(≥30分钟)+70%酒精擦拭后方可进入。
3.行为管控
限定人员活动区域,禁止跨区流动;安装动作捕捉摄像头,监控不规范操作。
五、验证与应急管理
1.定期验证
烟雾测试:使用烟雾发生器验证气流流向,确保无涡流、短路。
泄漏检测:每年对高效过滤器进行PAO检漏,泄漏率≤0.01%。
2.应急预案
配置备用风机组,制定停机时洁净保持预案(如关闭门窗、启动备用电源)。
福建永科结语
通过上述措施,可建立从设计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防控体系,将空气交叉污染风险降至最低,保障疫苗生产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