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电话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资讯中心 >> 净化技术
资讯中心
防爆型冻干机:血液制品净化车间C级区设备排风与粉尘控制的协同设计
作者:福建永科 来源:永科建设 发布时间:2025/09/03 浏览:221次

在血液制品净化车间C级区中,防爆型冻干机与设备排风、粉尘控制的协同设计需围绕防爆安全、洁净度维持、工艺稳定性三大核心目标展开,结合设备特性、工艺流程及规范要求,可采取以下协同设计策略:

一、防爆型冻干机的选型与布局

1.防爆设计要点

设备本体:采用防爆钢板或不锈钢材质,具备耐压、耐腐蚀性能,防止设备内部因物料反应或电气故障引发爆炸。

电气系统:配备防爆电机、防爆灯具、防爆开关等,确保所有电气元件符合粉尘防爆标准(如GB 12476系列),避免火花产生。

安全控制:集成温度、压力、真空度监测系统,配备紧急停机装置、气体排放系统及过载保护装置,实时预警并自动切断危险源。

密封性:舱门采用平开旋转门结构,支持360°无死角清洗,防止粉尘积聚;穿墙对接无菌隔离器时,配置防爆显示屏及子母双屏控制,确保数据审计追踪与操作安全。

2.布局优化

位置选择:冻干机应布置在C级区靠近排风系统的区域,缩短排风管道长度,减少粉尘沉积风险。

空间隔离:与血浆蛋白分离区、层析柱处理区等防爆要求区域保持安全距离,避免交叉污染;若需共用一个排风系统,需通过独立风管或防爆阀隔离。

二、设备排风系统的协同设计

1.排风量与压差控制

C级区压差梯度:维持对相邻D级区≥10Pa的正压,防止外部污染侵入;排风系统需与送风系统联动,确保余风量稳定。

防爆排风路径:采用“定送变排(CAV+VAV)”方案,送风管安装机械式定风量阀(CAV),排风管安装变风量阀(VAV),实时追踪排风量变化,维持房间压力稳定;若排风设备故障,自动切换至备用系统,避免压力波动导致粉尘扩散。

防爆泄压设计:排风管道每隔6米设置泄爆口,泄爆口引至室外且长度<6米;管道内表面光滑,采用防锈处理,避免粉尘吸附;管道内铝粉尘浓度需控制在爆炸下限浓度的50%以下。

2.粉尘过滤与排放

高效过滤系统:排风末端配置HEPA过滤器,对0.3μm以上粒子截留效率≥99.97%;定期进行在线检漏测试,确保过滤性能。

湿式除尘替代:若工艺产生可燃性粉尘(如铝镁类),优先采用湿式除尘系统,通过水雾捕集粉尘,降低爆炸风险;需实时监控水温,防止滤袋糊袋导致系统失效。

防爆风机选型:风机叶片采用导电、不产生火花的材料(如铝合金),表面温度<70℃;电机及电气线路符合GB 50058规定的电气防爆要求。

三、粉尘控制的关键措施

1.源头控制

工艺优化:采用密闭式物料传递系统,减少粉尘外泄;冻干机进料口配置生物安全罩,与分离区通过传递窗连接,避免操作人员直接接触粉尘。

设备清洁:定期清理排风管道、冻干机舱门及操作平台,防止粉尘积聚;采用真空吸尘器或湿式清洁方式,避免二次扬尘。

2.监测与预警

粉尘浓度监测:在关键区域(如排风管道、冻干机周边)安装粉尘浓度传感器,实时监测并联动排风系统,当浓度接近爆炸下限的25%时触发报警。

火花探测:在吸尘口与管道连接处安装火花探测自动报警装置,配合火花熄灭装置,防止火花进入排风系统引发爆炸。

四、协同设计案例验证

以某血液制品企业C级区改造项目为例:

原问题:原排风系统采用干式除尘,滤袋积尘严重,且冻干机与排风设备无联动控制,导致压力波动大,粉尘扩散风险高。

改造方案

1.替换为湿式除尘系统,降低爆炸风险;

2.冻干机排风管增设VAV阀,与送风系统联动,维持压差稳定;

3.排风管道采用不锈钢材质,内表面抛光处理,减少粉尘附着;

4.安装粉尘浓度监测系统,实时反馈数据至中央控制系统。

效果:改造后粉尘浓度下降90%,排风系统故障率降低80%,满足C级区洁净度要求。

福建永科结语

血液制品净化车间C级区的防爆型冻干机与排风、粉尘控制的协同设计,需以“本质安全”为基石,通过防爆设备选型、动态压差联动、湿式除尘替代等关键技术,构建覆盖“源头控制-过程监测-应急响应”的全链条防护体系。实践表明,采用VAV变风量控制与粉尘浓度实时监测的集成方案,可实现压差波动≤±5Pa、粉尘浓度降低90%的双重目标,既满足GMP对洁净度的严苛要求,又有效规避爆炸风险,为高风险生物制品车间的安全合规生产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路径。




GMP净化车间,无尘车间,生物制药,医疗器械,精细化工,特殊食品,电子光学,福建永科

二维码
手机扫描浏览
手机网站
微信公众号
扫码关注公众号
请联系在线客服
联系我们

手机号码:13859022132 恽先生
手机号码:13850164503 林女士
公司邮箱:fjykjh@163.com
公司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二环北路439号


Copyright © 永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闽ICP备2023003819号

360安全 检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