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对化妆品、洗护品、纸巾三类日用品的无尘车间设计,需围绕产品特性、工艺流程及法规要求展开差异化规划,具体设计要点如下:
一、化妆品无尘车间:微生物防控与工艺兼容并重
核心挑战:化妆品生产对微生物控制极为敏感,需防止外部污染侵入与生产过程交叉污染。
设计要点:
1.洁净等级与气流组织
高风险产品(如眼霜、精华液):需达到ISO Class 7(万级)洁净度,灌装区采用垂直层流+局部百级层流罩,确保液体暴露环节洁净度;包装区通过FFU(风机过滤单元)维持动态洁净环境。
普通护肤品:可按ISO Class 8(十万级)设计,采用乱流(非单向流)气流模式,通过稀释和置换降低颗粒物浓度。
2.温湿度精准控制
乳液类化妆品易因高温变质,需将温度控制在20-25℃,湿度≤60%,避免微生物滋生。
口红等蜡基产品需防结霜,车间温度可适当提高至25-28℃,同时通过除湿机维持低湿环境。
3.防微生物污染设计
材料选择:墙面与地面采用环氧自流平+无缝焊接不锈钢,杜绝微生物藏匿缝隙;照明系统使用防爆LED洁净灯,避免玻璃碎屑脱落风险。
消毒系统:配备臭氧发生器与紫外线循环消毒装置,每日生产结束后对车间进行全覆盖消杀。
人员管控:设置双风淋室(一次更衣室→二次更衣室),强制人员穿戴无菌服并经过手部消毒。
案例:某国际化妆品品牌升级无尘车间后,产品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从92%提升至99.7%,退货率下降60%。
二、洗护品无尘车间:防腐蚀与高效过滤的平衡术
核心挑战:洗护品生产常伴随强酸、强碱或有机溶剂使用,需同时解决防腐蚀与高效过滤矛盾。
设计要点:
1.防腐蚀材料选型
墙面与地面:采用玻璃钢(FRP)或PVC焊接地板,耐盐酸、氢氧化钠等化学物质腐蚀;设备外壳喷涂环氧富锌底漆+聚氨酯面漆,形成双重防护层。
电气元件:选用防腐型传感器与防爆电机,防护等级达IP65以上。
2.通风与废气处理系统
局部排风:在灌装区设置集气罩+酸雾净化塔,实时收集挥发的有机溶剂(如乙醇、异丙醇)。
新风系统:配备活性炭过滤器+化学滤网,去除室外空气中的硫化物、氮氧化物等污染物。
压差控制: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保持10-15Pa正压,防止腐蚀性气体倒灌。
3.颗粒物与微生物协同控制
采用ISO Class 8(十万级)标准,通过HEPA过滤与紫外线消毒组合实现环境控制。
针对粉状清洁剂(如小苏打、洗衣粉),需在混合区设置脉冲除尘器,实时收集逸散粉尘,确保车间颗粒物浓度≤832万/m³。
案例:某清洁用品企业通过无尘车间改造,废气排放达标率从70%提升至99%,员工职业病发病率下降80%。
三、纸巾无尘车间:“零添加”理念下的极致洁净
核心挑战:纸巾直接接触人体,需满足“零化学残留、零颗粒污染”要求,甚至需达到医疗级洁净标准。
设计要点:
1.材料与工艺的极致安全
墙面与地面:采用食品级PVC卷材,表面光滑无孔隙,耐酸碱且易清洁;管道设计所有工艺管道(如压缩空气、纯水)采用316L不锈钢,内壁抛光至Ra≤0.4μm,防止颗粒脱落。
照明系统:使用防爆LED洁净灯,避免玻璃碎屑脱落风险。
2.特殊工艺适配设计
湿巾生产:需控制加液量精度,车间配备恒温恒湿系统(温度22±1℃,湿度50±5%),避免液体挥发导致浓度波动。
纸尿裤生产:涉及高分子吸水树脂(SAP)添加,需通过负压车间防止粉尘扩散,同时安装除尘设备实时收集逸散颗粒。
3.微生物与颗粒物双控
采用ISO Class 7(万级)洁净度标准,通过HEPA过滤与紫外线消毒组合实现环境控制。
人员进入需经“换鞋→更衣→风淋”流程,穿戴无菌服并消毒手部。
案例:某母婴品牌通过无尘车间升级,产品通过SGS“零甲醛、零荧光剂”检测,市场占有率提升15%。
福建永科结语
化妆品、洗护品与纸巾三类日用品的无尘车间设计,需深度融合产品特性、工艺需求与法规标准,从材料选型、气流组织到污染防控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。通过精准匹配洁净等级、温湿度参数及防腐蚀/防微生物技术,不仅能保障产品质量安全,更可助力企业突破行业壁垒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“洁净力”构筑差异化优势。未来,随着智能化与绿色化趋势的深化,无尘车间的设计将更注重数据驱动的动态调控与资源循环利用,为日用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。